mur murs | 墙的呢喃

有阵子被关于「vibe shift」的讨论刷屏了好几天,源于 The Cut 的一篇文章,讲的是当年 coin 了「Normcore」一词的潮流现象预言家最近在他的 newsletter 里谈及流行文化将随着疫情的结束而再次洗牌,会有一场新的 vibe shift 发生。我对 vibe shift 这个概念不以为然,潮流文化来来去去本再正常不过,我甚至存疑是否还会有真正新颖的潮流出现,文章中唯独这一点观察给我留下了印象:Millennials are channeling their personal style into housewares instead of clothing. 

Ouch, but also, obvs? 

个人而言,这几年在家装上比装扮自己投入了更多精力和财力,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家在后新冠时代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,渴望改善生活环境,但如果坦诚地讲,更深层的驱动力可能是随着存在于公共空间的社交的减少,无法从穿衣打扮来表达个人风格了,家便成了用来传达个人审美(or dare I say 品味与阶级)的渠道——这样讲好像自己俨然一个用物质装点自我、庸俗无趣的大人。

另外观察到的是,社交媒体上家装方向内容明显增多,甚至有 mid century modern meme accounts 在很短的时间里调教我 get 到这些 meme 为什么应该好笑。快消时尚品牌接连开始做 homeware 生意。本地二手家具市场严重溢价,几个月前在一家二手店目睹顾客 A 刚付完钱买走的一对皮质躺椅被顾客 B 看上了,于是 A 当场加价把椅子卖给了 B,如此滑稽的事。大量企图倒卖赚差价的专业和业余「买手」涌入线上线下市场,想在每月初的跳蚤市场上淘到宝的散户需要越来越早地赶集。

Millennials are channeling their personal style into housewares instead of clothing,看来是真的。

今天分享的是在日益艰难的二手环境下,最近往家里墙上新挂的东西。看图说话。


客厅有个角落的墙一直是空的,几个月前决定找些艺术电影展览类的大海报填满。在一个叫 ArtWise 的海报网站上从 A 到 Z 逐一浏览艺术家,看着看着意识到怎么这些大师好像都是混蛋,要么是折磨缪斯的大画家,要么是赤身裸体去毁坏女同僚作品的大建筑师,完全不想把这些乌烟瘴气的 ego 请进自家客厅。好在在字母表的尽头看到了 Varo, Remedios——前两年最先接触到并让我爱上超现实主义女艺术家们的 Remedios Varo,在这篇博客曾提到。

这幅海报是以色列博物馆 2000 年超现实主义艺术展的活动海报,后来借到展册来读,原来意大利策展人 Arturo Schwarz 给以色列博物馆累积捐赠了七百多件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藏品。海报里 Varo 的作品叫《失眠》(Insomnia),是 Varo 在二战时从欧洲奔赴墨西哥,在墨西哥生活初期打零工时给拜尔制药(Bayer)画的广告宣传图,整个系列我都很喜欢。

另一面墙的海报由九张瓦尔达电影宣传手册组成的。起初是看上了这两张 大画幅的日本原版海报,配色和设计语言都像瓦尔达本人一样活泼明亮。但是 $250 的单价让我觉得买了我才真的是二百五,就去日本雅虎自己淘,拍到了 B5 大小的影展宣传小册,十八美元十张。后来找了张大白纸把它们拼贴起来,加上三十块钱从 Michael’s 买来的透明画框,合计五十美元。我简直是个天才。

(写下这些的今天正好是5月30日瓦尔达的生日,爱她想她。这篇的标题 mur murs 取自瓦尔达 1981 年的关于涂鸦的同名纪录片,mur 是法语 wall 的意思,她总喜欢玩调皮的文字游戏。)

这几年陆续捡了不少花花草草,有自家院子里掉落的,也有遛狗路上在别人家院前捡的。刚开始居家那会为了支持本地独立书店而买的《金色笔记本》太厚了一直没读,用来压干花倒是合适。最近买了两个相框裱起来,失去了不读《金》的借口。

Instagram 上有个插画师叫 Selynn Lee,画的喜乐蒂特别可爱。有心的好友送了我一套喜乐蒂明信片,这么漂亮哪舍得真的当明信片寄给别人,贴在了自己家里墙上。

黑色的铸铁架子及第二张 Eames occasional table 也是本地二手淘的,叠落竟很合适,茶几上越堆越多的书有了新的存放之处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女友疗法夏日特辑 | a visual supplement

Next
Next

quiet moments